川渝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991|回复: 2

李钢门结局 不能说的秘密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0-11-15 11:54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&nbsp;引子:李钢门事件至今已有26天,曾经沸腾的舆论渐渐归于平静。中国雅虎焦点关注“李钢门系列”之三——三问李钢门事件围观者中,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:您预测李钢门事件围观后的结局如何?参与调查的近5000名网友中,有高达48%的人选择了“整个事件不了了之”选项。<br/><br/>&nbsp;
&nbsp; &nbsp;
而事件结局正在按多数网友的预料无情上演——受害人一家已于11月5日“莫名其妙”地撤诉。11月7日,受害人哥哥发微博表示代理律师被警告,李钢要求解
剖死者尸体以查明死因。《鉴定结论通知书》称:冀FWE420轿车碰撞前的行驶速度为45公里/小时至59公里/小时。<br/><br/>&nbsp; &nbsp; &nbsp;  尽管轰动一时的“我爸是李钢”曾让舆论沸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,但显然网民的力量仍没能改写“意料之中”的结局……<br/><br/>&nbsp; &nbsp; &nbsp; &nbsp; &nbsp; &nbsp; &nbsp; 1,隐藏在微博中的玄机<br/>受害人代理律师张凯微博:<br/><br/>11月3日,张凯微博称:“陈晓凤家属收到车速鉴定,今天正式提出重新鉴定申请。理由两个:一不符合常识,45-59迈的速度不可能把人撞起来后砸到玻璃上,还把玻璃砸破。二该结论无鉴定程序、鉴定机构、鉴定方式,无法判断真实性。”<br/><br/>11
月5日,张凯微博称:“我昨天发帖说谨防陈晓凤家里像邓玉娇案一样当事人妥协,今天彻底得到证实。一小时前收到陈晓凤父亲电话:张律师,我代表全家感谢
你,以后会登门拜访。我们的事情已经解决了。我问:怎么解决的?他说:我不方便说。半小时后,收到律所电话:陈家到律所解除了合同。”<br/>受害人哥哥陈林微博:<br/><br/>11月3日,陈林微博称:“我今天要提交速度重新鉴定的申请书!但是多方受阻,所谓保定方面的专案组人员刘处长等人不接我的电话,两点半的时候,他同事打过去说在望都开会!望都方面也迟迟没有答复!这是我们的权利!希望警方认真对待不要逃避。”<br/><br/>当日,陈林还感慨:“这是的社会吗?(原文如此——雅虎编辑注)被谈话、被和谐……连一个节目都被禁止通告……不要让我对国家都失望。”起因是凤凰卫视对陈林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面对面采访,而采访快结束时接到了“被河蟹”的指示……<br/>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微博:<br/><br/>11月4日,王克勤微博称:“昨天非要解剖尸体,今天迅速移送到检察院。完全回避车速问题,解剖尸体就会破坏尸体而无法准确测出车速。今天移送到检察院,公安不收重新鉴定申请。”<br/><br/>11

月7日,王克勤微博称:“担心陈林!两天多联系不上陈林,电话一直不通。前天与其父通电,称,陈林不在,即挂机,自此其父再不接电话。非常担心陈林,24

岁的陈林大学刚毕业未工作,他说‘妞,哥一定要为你讨个公道’‘赔多少钱不要紧,我们又不是卖妹妹,我不能让妹妹看不起我!’他与父亲价值观存在差距,家
人认为他学生思维。”<br/><br/>无论是当事人、代理律师还是追踪此事的记者,微博传达出的信息显得扑朔迷离,似乎隐藏了太多“不能说的秘密”:受害人为何撤诉?事故鉴定书是如何诞生的?受害人家人经历了什么,他们的想法究竟是什么?<br/><br/>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,展现在网友面前的只有残酷的现实:李刚门结局正在走向“不了了之”?<br/><br/>此
时,权且借用知名媒体人笑蜀11月2日发表的微博进行呼吁:“国内媒体闭嘴后,河北大学车祸案形势陡转,权力肆无忌惮,受难者求助无门。围脖虽偶有围观,
然切断媒体通道后,围观火力亦大受限。此种背景下,恐怕只能被迫吁求外援了。希望港台中立华文媒体比如亚周及旺报尽量介入。否则在彻底清场的情况下,善后
处理之黑暗无论如何想象皆不过分。”<br/><br/>二 “意料之中”的结局<br/>代理律师张凯:与接案时预想是一样的<br/><br/>张凯在《“李钢
门”撞车案结案随想》中表示:与接案时预想是一样的,陈家终究会与李钢家私下达成协议,解聘律师,了断此事。第一天与陈晓凤的父亲见面时,我就知道会有这
样的结局。并且,我们做了特别约定,我说:这个案子打起来一定会压力很大,我本人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,你们请我做你们的律师,我可以免费代理,但你们不能
因为受到压力而私下谈判,即使和对方和解也要和我有充分的沟通。<br/><br/>显然,多数网友也猜中了这“意料之中”的结局,同时张律师的免费代理没能换来陈家的“合作”。<br/>公共案件的“共同模式”<br/><br/>在结案随想中,张凯律师总结了公共案件的“共同模式”:<br/><br/>近
几年发生的公共案件,邓玉娇、杨佳、唐福珍这些让我们曾经都义愤填膺事情的处理,几乎早就形成了共同模式:案发、网民关注、维权律师介入、新闻爆料、律师
提出法律意见、再度热点、新闻被和谐、律师被谈话、当事人与律师合同终止、家属被失踪、网络论坛被禁止、官方指派律师、公开审理、很快被大众遗忘。<br/><br/>公
共案件是有其社会诉求的,当它成为一个大众品读的事件时,它的社会价值就远远超越了个体价值。这种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在对民众的启蒙、对法治的更新、纠正以
及对陈旧制度的冲击上。然而个体寻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,社会寻求的是公义的彰显。个体为了保证自我诉求的实现甚至会绑架社会诉求,一旦发现可能与自我
诉求产生冲突的时候,必然会抛弃社会诉求。一个寻求的是价格,一个是价值。这也正是类似案件虽一波又一波的发生,我们却发现法治之路总是在原地徘徊的原
因。<br/><br/>三&nbsp;  追问“意料之中”的结局如何诞生<br/>1、媒体的集体噤声<br/><br/>笑蜀在11月4日的微博中称:“河北大学车祸案
因省长表态,本来已有正向发展的迹象。就在这关键时刻,媒体突然撤出。媒体清场、权力合围令人陡生无限恐惧和想象,随后纷传的流言如验尸撤诉似乎印证了那
些恐惧和想像,让几乎所有悲悯之士都受伤,徒然加深公众的无力感和绝望感,加深普遍的受害者心理。这种对人心的毒害才最可怕。”<br/><br/>“李钢门”的火爆要归功于网友的力量,而这力量得以发挥毫无疑问是借助了媒体提供的平台。然而有一天,网民突然发现,当想要继续关注事态发展时,竟然找不到渠道了!正如笑蜀所言:国内媒体闭嘴后,河北大学车祸案形势陡转。<br/><br/>这就是媒体——提供平台时,“李钢门”沸沸扬扬,让人们看到查出真相的希望;集体噤声时,“李钢门”销声匿迹,上演“意料之中”的结局。<br/>2、受害人的临阵退缩<br/><br/>张律师曾与陈晓凤的父亲约定:不能因为受到压力而私下谈判,即使和解也要和律师有充分的沟通。然而结局却是陈家撤诉,问题怎么解决的也“不方便说”。<br/><br/>陈晓凤的哥哥陈林一直坚持为妹妹讨回公道,却被认为“与父亲价值观存在差距”、“学生思维”,之后便与外界失去联系……<br/><br/>面对这样的“临阵退缩”,谁也不忍去指责。无法去想,若一家人都坚持将官司进行到底,还会有多少人与外界失去联系?这样的退缩不知藏了多少心酸和无奈!<br/>3、权力的只手遮天<br/><br/>张凯律师曾经透露:陈晓凤的一个本子扉页的最上边写着这样的话——权力:能改变别人命运的能力。看后震撼良久,这个理工科的女孩子为什么会在本子的第一句话写下这样的文字?究竟什么让她有了这样的思考?难道冥冥中有着某种安排?她的命运是被什么改变的?<br/><br/>而权力在“李钢门”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,从两位父亲身上可见一斑:同样是父亲,有权的可以在校园撞人案中全力保护骄横的儿子,并在中央台哭诉博取同情;没权的却只能在失去自己年轻的女儿后,“莫名其妙”地撤诉,连出来说话的机会都没有……<br/><br/>看来,那一声“我爸是李钢”真不是白喊的!<br/><br/> <br/><br/>终结语:<br/><br/>&nbsp; &nbsp; &nbsp;  在此,借用值得尊敬的张凯律师的话作结:李钢案终于以如此和谐的方式接近尾声,我们不排除李启铭在公众的压力下会被惩罚,甚至严惩。然而,我们想要的仅仅是这个吗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0-11-20 09:33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爸是李刚,我怕谁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0-11-21 11:55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川渝社区

GMT+8, 2024-11-23 11:06 , Processed in 0.054307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