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渝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312|回复: 1

复旦-华盛顿大学EMBA:2021年管理者不容忽视的六大新趋势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2-2 22:0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“2020实鼠不易,2021牛转乾坤”。这句2021年元旦前后传播最广的新年祝福语之中,就寄托了人们对2021年时来运转的期望,然而真的能天遂人愿吗?合格的管理者,必须要以积极的心态去争取实现最优目标,同时又对最坏的情况做好预防。
2021年,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终结吗?中美贸易摩擦是否能够结束?人工智能对产业、管理会有哪些新的冲击?新年第一周,我们来盘点这些管理者不容忽视的2021年新趋势,或者说是最关键的2021悬念。

疫苗供应不足,疫情走向面临变数
据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追踪数据,截至北京时间1月5日8点,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5596589例,累计死亡1851016例。
新冠疫情“操纵”了2020年的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,在2021年它仍是对全球经济贸易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。新冠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,将影响各国的复工复产和相应的货币及财政政策,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,最终从盈利和估值两个方面影响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走势。
目前疫情在欧美仍然非常严重,全球每天新增病例数十万。而2021年新冠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,关键在于疫苗的研发、生产、分配和施打。但是目前在疫苗的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。未来六个月,继辉瑞新冠疫苗之后会有更多的新疫苗被投入使用。随着大规模接种疫苗,2021年底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也会变慢,甚至有可能逐渐淡出人们视野。
但从疫苗施打进度来看,高收入国家将早于中低收入国家开启和完成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,预计高收入经济体将在2021年上半年累计对10.9亿人进行接种,基本完成大规模接种目标。以美国为例,根据美国医药协会预测,2021年Q1美国将开始一阶段疫苗注射,计划覆盖人口比例超过20%;2021年Q2是美国疫苗接种的高峰期,预计覆盖的人口比例将超过80%。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体的中等收入国家2021年上半年将对3.7亿人进行接种,大规模的接种需视疫苗产能状况才能明朗。
根据霍普金斯大学测算,实现群体免疫需要为70%-90%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,按75亿人计算,若采用两针免疫,全球新冠疫苗需求至少是100亿剂。 然而,尚未量产的新冠疫苗却已经被西方富国“预购”得干干净净。杜克大学最新数据,全球各国“预购”的新冠疫苗订单达到96亿剂。其中,仅美国、欧盟、英国、日本的富裕“4人组”,就包揽了34亿剂,超过总预购数的1/3。 《自然》杂志也印证了这个事实:最早的疫苗产能已经被欧美国家垄断,低收入国家只能等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有可能接种。可能出现“免疫落差”的局面。
而目前中国有5个新冠疫苗已处于临床III期阶段。据国家卫健委预计,2020年底国产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6.1亿剂,2021年可达10亿剂以上。
除了绝对供求数量上的缺口之外,保存疫苗的冷链对温度要求非常高,也有可能导致接种延迟。而更大的变数在于,英国的新冠病毒出现变异,疫苗可能面临失效危机。
世界银行在1月5日发布的《全球经济展望》中,预计全球经济在2020年萎缩4.3%之后,2021年将实现4%的增长。不过该机构还警告称,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的上升以及疫苗分发的延迟,都有可能拖累复苏,从而导致2021年全球经济仅增长1.6%。
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分析,中国的策略是“以空间换时间”,依靠严格防控,中国疫情已得到较好控制。目前疫苗产能暂时无法完全跟上,可以优先完成重点人群的接种,等全球完成疫苗接种、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后,中国可能就不用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。
不幸中的万幸是,中国在此次疫情中体现出强大的防控能力,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了。而面对零星的境外输入型病例,各地方政府也表现出严防死守的决心和行动力。对于疫情在2021年的反复,管理者们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,随时关注最新变动。但与此同时,也要心存谨慎乐观状态,在确保安全防疫的前提下保生产,正常部署2021年的各项战略工作。



中美经贸摩擦有望减缓,但不会立刻终结
中美经贸摩擦目前已经出现缓和的迹象,当地时间1月4日,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,决定停止推进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三家中国电信运营商在纽交所的摘牌程序。纽交所曾于2020年12月31日发布公告称,根据美国总统当年11月签署的行政令,启动上述三家中国电信运营商股票在纽交所的摘牌程序,并最早于2021年1月7日暂停这三家运营商的股票交易。
2周之后的1月20日,拜登就将宣誓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,“懂王”特朗普将离开白宫。但管理者们也不能掉以轻心,将中美最近几年在经贸领域的频繁摩擦,单纯归结于“口无遮拦”的特朗普头上,期望拜登上任之后中美经贸摩擦会彻底终结。
瑞信董事总经理、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近日撰文指出:拜登擅长外交政策,也会在外交领域最先展开多边主义姿态,加强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,试图重建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。起码在早期,拜登政府可能会放弃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极端施压手法。
陶冬认为美国对华遏制战略不会有变,只是表现形式出现变化。中国已经在全方位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,美国在遏制中国问题上几乎是举国一致的。简单来讲,未来美国对华不会再是单打独斗,而是试图联合盟友共同反华。拜登在关税问题上萧规曹随,而在人权、互联网自由等问题上更强硬,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则寻求合作。
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近期也在研报里指出:拜登与特朗普均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美国的挑战;但在对华策略上,拜登反对特朗普的单边遏制、逆全球化的思想,希望通过联合盟友制衡中国。贸易领域,美国可能转向非关税手段打击中国贸易不正当行为,以及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制衡中国。在贸易领域,拜登更关注补贴、倾销、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问题,以及建立盟友统一战线利用现有贸易法律制衡中国。科技领域,美国可能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打压中国,但会避免中美科技脱钩。

AI加速渗透各行各业
在全球范围内,AI都被视为驱动下一个十年变革的核心力量之一。中国政府也已经将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核心之一。根据IDC数据,2020年“新基建”整体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2757.1亿美元,人工智能作为“新基建”最为重要领域之一,也将迎来快速增长,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2.7亿美元,2019-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.4%。
从商汤科技、旷视科技、依图科技到云从科技,国内“AI四小龙”目前都已经在加速登陆资本市场,募集充足资金来加速业务扩张。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指出,当前人工智能在医疗、教育领域的落地,拥有大量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案例,能规模化推广对应产品并通过统计数据证明应用成效,它们已成为社会的刚需所在。
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就预测,AI将助力人类早日战胜新冠疫情。
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的2021十大科技趋势,就指出AI将提升药物及疫苗研发效率。AI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、病历管理等辅助诊断场景,但AI在疫苗研发及药物临床研究的应用依旧处于探索阶段。随着新型AI算法的迭代及算力的突破,AI将有效解决疫苗/药物研发周期长、成本高等难题,例如提升化合物筛选、建立疾病模型、发现新靶点、先导化合物发现及先导药物优化等环节的效率。AI与疫苗、药物临床研究的结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与时间消耗,提升研发效率,极大地推动医疗服务和药物的普惠化。



5G商用走向成熟
按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的说法,截至2020年10月,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71.8万个,是全球最大的5G网络,5G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1.8亿。 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数据则显示,按2020年5G正式商用估算,预计可带动约4800亿元的直接产出和1.2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。
2021年,将是5G商用的关键年份,5G新建基站将超过100万个。过去5G商用最头疼的“应用场景”,也将在2021年逐步走向成熟。
民生证券表示, 2021年看好5G下游应用端的爆发,智能驾驶、超高清视频、工业软件三个领域受5G影响最直接,是5G应用端的核心细分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(2020年)》也预计,2021年至2022年,基于超高清视频的直播与监控、智能识别等应用将率先落地,例如4K/8K超高清直播、高清视频安防监控、5G远程实时会诊等;行业的通用应用,例如,智慧矿山、智慧港口均开始进入局部复制阶段。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ICT研究室主任孙美玉指出,2021年5G的C端应用有望迎来一个爆发期。伴随4K/8K、VR/AR等技术的不断创新,5G+超高清视频、5G+VR行业C端用户体验将更为丰富,手机等智能终端也将实现全面升级,相应的商业模式也将进一步完善。在城市管理、电力、交通、医疗等方面,B端和G端融合也衍生出一系列新应用、新模式、新业态,2021年示范效应将更加突出。
5G也是中国政府提倡的新基建的核心内容之一,属于底层的基础设施,5G商用走向成熟,也给各行各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。

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
联合国(UN)已发出警告,世界正处在五十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边缘。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使更多人陷入极端贫困,然而祸不单行,由于大流行破坏了全球粮食供应链,粮价也已出现上涨情况。联合国预计,相比于死于新冠疫情的人,死于相关的营养不良及疾病的人数会更多。世界粮食计划署(The World Food Program)认为,也门、南苏丹、尼日利亚和布基纳法索可能已经在遭受饥荒,而阿富汗、喀麦隆、中非共和国、刚果、埃塞俄比亚、海地、黎巴嫩、马里、莫桑比克、尼日尔、塞拉利昂、索马里、苏丹、叙利亚、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距离饥荒也不远了。即使在发达经济体中,穷人也在遭受着粮价上涨的困扰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,2020年全球粮价总体上涨,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,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上涨6个月,达到2014年底以来最高水平。
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,2020/2021年度全球粮食供需总体上还是宽裕的,并不支撑粮价长期大涨。但考虑到疫情、灾情发展还不明朗,短期国际市场仍可能出现较大波动。
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,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,比上年增加113亿斤,连续6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。这个基本情况,确保了我国粮食供应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,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。
但中国粮食供给存在结构性缺口,尤其是大豆对国外依赖性较强。近年来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是大豆,据海关数据,2020年1-11月累计进口大豆9280万吨,同比增加17.5%,农业农村部预计大豆全年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。与此同时,国际大豆价格明显上升,带动中国进口大豆成本上升。而由于豆粕是养殖业主要饲料之一,此轮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,也直接带动了国内猪肉价格的上涨,进而影响物价指数以及整个中国的食品餐饮行业。
从事食品、餐饮、养殖行业的管理者,需要警惕2021年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,提前做好对冲措施。



移动办公继续加速
2020年疫情直接给移动办公、远程办公按下了加速键,从国内的钉钉、腾讯会议再到海外的Zoom,用户量都猛增。疫情使得许多技术被加速采用:从视频会议和在线购物到远程工作和网课学习。
《经济学人》杂志的报道指出,远程工作被证明具有可行性,一些岗位可能会因此永久退出历史舞台。
2020年美国许多科技公司都由加州的硅谷搬到了德州,这并不完全是为了避税,因为德州征收的企业税实际比加州高一些。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,科技巨头“搬家”真正的动力来自于企业高管:一方面,他们可以在德州缴纳更少的个人所得税;另一方面,他们看到了在线办公的潜力,认为地理集聚不再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因素,搬到德州一样可以搞研发,而且还能降低员工的生活成本。
在中国,各大互联网大厂的办公室,也随着人员规模的急剧增长,而不断从市中心往外迁移,搬到办公室租金更便宜的郊区。像今日头条、腾讯等公司,甚至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大数据中心以及部分业务单元,搬离成本越来越高的北上广深。
在人们越来越习惯移动办公的大趋势之下,管理者们也可以从战略层面上,重新思考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调整。
复旦国际EMBA 复旦华盛顿EMBA https://www.fdsm.fudan.edu.cn/topemba/cn/index.html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川渝社区

GMT+8, 2024-11-26 14:49 , Processed in 0.076916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